如果某种资产价格增长过快过久,就会越来越多的人以预期的涨价为唯一的回报,而他们的投入反过来助长涨价,形成预期-行为正反馈。
因为消费者不关心你整天在忙什么,工作有多辛苦,不会因为中国企业家比美国企业家忙多了,就给他们多付钱。再比如现在有了电视,每个人都可以看明星唱的歌、演的戏,而过去只有少数富有的人、皇宫贵族才能享受现场直播式的演出。
中国建立市场经济非常不容易。这是什么意思?我现在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想法、一个计划书,但因为这个计划实现之后我可以赚大钱,所以现在有人给我大笔的钱。有关系的人才能拿到这个资格,所以这个市场很不健康。经常有一种误解,认为人类的生活水平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另外,平等不仅仅体现货币收入上,还包括其他的方面,如自由、权利、选择等。
企业何以使得我们可以相互信任?答案与所有权配置和利润有关。创新是企业家的责任,不是技术专家的责任,技术专家只是在发明,创新是把发明变成一个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东西。因此,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利益遭到剥夺的民众是否有能力推动对以前发生的不公正进行清算,而是他们是否有能力阻止不公正的继续发生,不管它是以MBO的名义还是以其它什么形式。
没有权力的鼎力支持,MBO不可能行驶得如此之顺畅、高速。真正的改变,只能期待随着社会结构变化而来的社会力量对比的变化。MBO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件事,人们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社会变化和利益转移可以看得更加清晰,那就是特殊利益集团在相当大程度上左右了中国的社会进程。因此,指出其程序上的违规,然后试图从法理上追究,难度很大。
他们所能做的,似乎只是在现有格局的底子之上,再涂上一层新的颜色。既然涉及到分配,就不可能只考虑效率而不注重公平。
现在很多文件、法律、政策,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变化发生,嘴里小声嘟噜几声。现在的中国领导人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及其严重后果,但他们似乎也无力改变历经30年形成、与政权体制紧密缠绕在一起的利益分配格局。但在中国,MBO却承载着国企私有化的重任。
从效率而言,这个方向是对头的,尤其是对竞争性行业而言。主张公平、正义的一方尽管理由充分,但相对于对手来说,力量实在太单薄。而弱小得只剩下道理的人,是无法阻止这样的行动者的。反之,他们还觊觎着桌上没分完的那一大盘呢。
正因为如此,如此明显有悖于公平的改革措施却能够频频出台,并且得到大力的推动和支持。MBO内部隐含的巨大利益足以吸引从决策到执行的众多支持者。
改革开放以来,这样的事情已经太多。他们无须讲道理,只须尽可能悄悄地进村,造成既成事实即可。
事后虽付出了学费,也没有人需要为此而承担责任。那些以西方成功经验作为中国实行MBO的借口并迄今以此相辩护的人,很多人并非不明白中西国情之不同,也非不明白其中所隐含的猫腻。MBO的做法与一些相关政策相悖,又有什么奇怪呢?关键是这种政策得到了决策层的极大支持。现行体制所固化的政治力量对比,不但没有为这种追究提供足够的动力,反之设置了重重阻力。因为权力的营盘内住着的也是流水的兵,不能这一拨把饼分完了,让继任者只剩下空气,否则政权的延续将没有保证——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或者才是国有资产必须保值增值的真义。这种只对上负责的政治体制确实是最有利于利益瓜分的体制,掌握权力的人无须对公众证明他们行为的合理性
但在中国,MBO却承载着国企私有化的重任。真正的改变,只能期待随着社会结构变化而来的社会力量对比的变化。
那些以西方成功经验作为中国实行MBO的借口并迄今以此相辩护的人,很多人并非不明白中西国情之不同,也非不明白其中所隐含的猫腻。在国外,MBO只是降低企业管理者代理成本的工具。
进入专题: MBO 。如果说许多观察者、批评者是在事情已产生结果后才后知后觉的,那么出于逐利的本能,许多决策者、操作者却是先知先觉的,他们根本就是奔着丰富的猫腻而去的。
我对国有资产改革所引发的公平问题基本持悲观态度。MBO内部隐含的巨大利益足以吸引从决策到执行的众多支持者。事后虽付出了学费,也没有人需要为此而承担责任。主张公平、正义的一方尽管理由充分,但相对于对手来说,力量实在太单薄。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变化发生,嘴里小声嘟噜几声。MBO不是一个讲道理的问题,而是两种力量的博弈。
因此,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利益遭到剥夺的民众是否有能力推动对以前发生的不公正进行清算,而是他们是否有能力阻止不公正的继续发生,不管它是以MBO的名义还是以其它什么形式。这种最有悖公平的方式却成为中国国企民营化最受欢迎的选择,涉及资产高达数万亿之巨,其表面理由是借鉴国际经验,真实原因则是这种方式最有利于内部人的操控与分赃。
因此,指出其程序上的违规,然后试图从法理上追究,难度很大。现行体制所固化的政治力量对比,不但没有为这种追究提供足够的动力,反之设置了重重阻力。
春林试图从法制程序上揭示MBO的荒诞性,这种努力很可贵,但实际效果难以乐观。具体表现是:执政理念更注重公平,执政形象更亲民,财政分配也对民生和社会保障作出了更多倾斜,但初次分配以及权力参与瓜分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对于MBO与其它政策有悖,他们早已准备好了说法:这就是改革,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已经到手利益的人,是不可能甘心把手中的馅饼分出来的。
MBO的做法与一些相关政策相悖,又有什么奇怪呢?关键是这种政策得到了决策层的极大支持。从效率而言,这个方向是对头的,尤其是对竞争性行业而言。
没有权力的鼎力支持,MBO不可能行驶得如此之顺畅、高速。反之,他们还觊觎着桌上没分完的那一大盘呢。
改革开放以来,这样的事情已经太多。他们所能做的,似乎只是在现有格局的底子之上,再涂上一层新的颜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